Sunday, January 4, 2015

電影

近來,托朋友的福,又宅在我的城市個人空間看了不少電影。
大多數,其實都是愛情電影。
我喜歡節奏慢的影片,更喜歡從中參悟一些道理與共鳴。
感恩,這些都蠻合我意的。

迫不及待,由《等一個人咖啡》開始。
其實,電影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有些受不了那超廢超白癡的一幕幕。
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想要放棄了。
對不起,或許我這個人就是越來越無趣,所以,很難接受。
當然,我始終還是把它看完了。
有很多搞笑的成分,也有些很不可思議的誇張手法。
但是,看看消遣一下又何妨。
如果你不是個抒情浪漫派的,可能這會適合你。

而我,大概因為缺少幽默感、偏向喜歡抒情浪漫又不乏一點輕鬆感的,因此它不合我意。
也或許主要的原因在於,我閱讀過這小說了。
小說中的感覺,我在電影里完全找不到。
我找不到那動心的感覺,所以,這電影完全滿足不了我。
不過還是要說,裡面最帥的還是阿不思!


《The Fault In Our Star》
又一部看了書后才看的電影。
會看書,是因為朋友強力推薦。在等不及看電影的情況下,又見到不少書局都將這本書擺在暢銷讀物的書架上,我終於還是買下了。
而且先是英文原版的,後來又買了本中譯版的。
你可以說我瘋了,是有點。因為我英語不夠好,不足以完全了解書中的內容。
中譯版終究會有輔助的作用的。
但是,相信我,先讀原版在讀中譯版,你會發覺中譯版其實有點失去了原版的味道。

說回電影吧。
不錯在於,重要的都沒在電影中省略掉。
患癌的主角配角們對生命的見解、面對所有不公也只有逼迫自己去釋懷。
所有癌症給他們帶來的一些社會優待,對他們而言僅僅是癌症的“副作用”,不對,對他們而言更確切的是“死亡的副作用”。因為在他們而言,自己就是即將死亡的人。

一開始,男主角就是個開朗個性的男孩。
女主角則是個思想非常實際的女生。她對一本書著迷,而且多年以來無法接受作者沒有為這本書清楚交代結局。
他們遇上了,男孩為了她向一個專為患有絕症的病人實現願望的社團,許下他的願望換來讓他們能到荷蘭拜訪那作者的機會。
雖然,拜訪過程很不愉快。然而他們卻也在那裡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

原本,大家都以為,相較於病情算是幾乎痊愈的男主角,女主角照理應該是病情較嚴重,可能會先離開的那個。
然而,誰又料到他的病情突然復發,而且全身都充滿癌細胞,并面對生命的危險呢?

女主角Hazel,男主角Augustus,他們的好朋友Isaac (最後因癌症雙眼失明)
當Augustus的病情愈加嚴重,他辦了個為他葬禮預習的小儀式,在台下聽著Isaac &  Hazel為他準備的悼詞。
就在那一幕,曾經理應病情最嚴重,連呼吸都必須依靠儀器的Hazel,反而成為三個人當中最健康的那一個。多諷刺。

最後Augustus終究永遠地離開。
他最常將一根香煙含都口中,卻從不點燃。
在他而言,這樣的動作,是一個隱喻——
你將一個危險之物放入齒間中,但只要沒將之點燃,你就不賦予讓它傷害你的機會。
its a metephor, see: you put the killing thing right between your teeth but you dont give it the power to do its killing.

暢銷書改編而成,然而這電影成功之處在於將書中精華都保留了下來。
而有些無法完全帶入電影的細節,也在適合的時間點以完全不拖拉的方式改編入電影中。
電影尾聲,那是讓人感動的。


《If I Stay 》
这是这几部电影中,我最爱的一部。
女主角Mia是个热爱大提琴的女生,男主角Adam则是一个摇滚乐团的主唱。
Adam被Mia拉大提琴认真的模样给倾倒,随后两人相识后便渐渐走在一起。
然而后来,两人却因Mia即将可能到另一个城市延续她大提琴的梦想而分离……

过了段日子,就在Mia快要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们一家却遭遇车祸。
一家四口从此阴阳两隔,只剩下不省人事身受重伤的Mia……
灵魂出窍的她,看着躺在病床上接受急救的自己,她知道只有自己能够决定,该留下,还是离开。只是,却也不确定,究竟该如何是好。
渐渐得知家人一一离去的消息后,她几乎要放弃了。
就在一旁看着关心他的爷爷奶奶与其他亲戚朋友,一一来探访。
直到Adam坐在他身边,把她的大學录取通知亲口读给她听。
最后,他对她说,他愿意为了她一起搬到纽约生活,因为她就是他的“家”……
回忆一幕幕涌现,镜头最后,我们只看到终于睁开眼的Mia……
电影就这么结束了。

就是有几幕,让我感到特别感人。
Mia父母,尤其他的父亲还是摇滚乐团一员,总是带年纪小小的Mia去听摇滚乐。然而Mia却在第一次见到大提琴时便深深地爱上。
為此,他们不仅特地请了个大学生教她拉大提琴,而且更被Mia对大提琴的热爱所感动,而送给她人生第一个大提琴。
Mia一直以为,父亲是为了家庭、因为弟弟而选择放弃摇滚乐。
然而直到她昏迷躺在病床上时,听爷爷提起,才知道原来父亲是为了她而退出乐团,并用他卖掉鼓的钱,为她买了那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提琴。
他们一直都为热衷于大提琴与古典乐的她而感到骄傲。

还有爷爷对躺在病床上的Mia的那一段话。
他明白如果Mia醒了过来,必须面对父母与弟弟已永远不在的事实该有多痛苦与难熬。
他当然希望他能留下,然而他还是对她说,如果她真的选择离开,他不会怪她,他不会。
想想要说出这一段话,是多让人心痛。

我想,我最爱这电影,大概就是因为那亲情、那热情,还有为爱牺牲的勇气吧。

《The Giver》
你能想象,一個沒有情感,沒有記憶,生活一切都只由一切人安排的無比安穩的世界嗎?
這裡,沒有差別之分。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重複著被安排好的生活。
一個沒有謊言,沒有情感也沒有愛的世界。

一個被選上的記憶接受者,與一個身為記憶傳送者的長老。
記憶接受者,在接受了長老一點一點傳送的記憶后,開始從這個只有黑與白的世界看見了顏色。
其實,早在他被選上以前,他就發現它的不同,他不時能看見別人所看不到的——比如顏色。只是,當時的他不知道那是什麼。
接著,他感覺到美好的滋味,他察覺到內心的某種情感與不同。
於是,他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拋棄這些美好。
直到,他開始接受了不好的、悲傷的、痛苦的、乃至於生與死。
他又開始猶豫,或許能擺脫這一切的悲劇發生,不也是很好嘛,多安逸。

他們都知道,為大家找回記憶的方式,回到曾經有喜有悲有情感有愛的生活。
只是,有美好也會有悲劇,這是無可避免的,於是他退縮了。
然而當面對家中即將被“解放”的一個他所重視的小孩,他知道要救他的唯一方法,就是解救這個世界。
否則,這裡人們將永遠沒有情感,只是如機器人般地生活著,甚至不會了解生命的可貴。
於是,面對被追捕傷害的危險,他做出了重要的決定。

安逸、沒有痛苦的生活,或許還不錯的。
然而,一個沒有夢想、沒有愛,沒有激情的生活,每天日復一日,這樣的人生,有價值嗎?
生命的價值,本就不該僅僅如此。
這個世界,本來就只有相對。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美好,就有痛苦,缺一不可。
因為這樣,人生才有經歷、才有成長,才有珍惜。
這也是所謂的平衡不是嗎?


在房間看電影,也是一種生活……Lol
宅女的生活?乾物女的生活?
不過聽說乾物女指的是美麗的宅女?!有沒有哦?>.<
管他呢,享受就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