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1, 2015

胡思乱想的心情

看来我实在太久没有没有自己出门逛逛了。
今早出门前,想到要去逛逛久违的书展,我的心情简直就是越来越兴奋。
每次早上从住处走到轻快铁站的路途中,总会想很多很多。
而今天一路上,我想着,为什么现在我还留在这城市?
为何我就是不被3倍薪水诱惑到新加坡?
嗯。。。
谁叫这里就是有着这么多金钱以外的诱惑呢?
这里有我们认识超久的老朋友兼知己、有志同道合的昔日同窗、有萍水相逢偶尔才聚的朋友们、有初相识便对我很照顾的前屋友们等等……
我怎舍下?
也或许,我更舍不下的,是我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啊……真想有自己的房屋,可又不想把自己绑的太紧~矛盾的心情~

早上的胡思乱想,总是如此啊
一个人走在路上,很轻松。
就这样听着歌,漫步走着,仿佛就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其他都不重要,只想着随心而走。
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什么考量,只有自己的自在。
然后再想着,既然都能够如此在这城市一个人生活着。
那出国一个人旅行,似乎也变得没什么了,只是换个国家自己乱闯不是吗?
啊……我好像太放纵自己了~

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运气似乎都还算不错。
也觉得老天还蛮照顾我的。
曾经一时的念头而萌起的小小梦想,总会在不经意间实现。
从台湾九族文化村的海贼王展览馆,到这曾经遥不可及的日本,皆是如此。
神山亦是。
工作上,也很幸运地有的不少收获。
甚至当初刚进公司,期望的奖励金和升职,都不经意间因机缘巧合,一点一点实现了。
所以我总是觉得,老天很善待我。
哪怕遇到什么瓶颈,我要相信,会过去的!
感恩。

明年,继续未完的旅程吗?
总是说该省钱买屋减少旅行了,却总是一再上瘾。
然后想着,既然决定了,那还等什么呢?
未来总是多变不可预知,太遥远的未来,不在我掌控中的,就不想太多了。
大概,我就是个及时行乐型吧。

看着挂在墙上越来越多的明信片,好有满足感。
想着每次出国旅行都一定会去寻找邮局,那股热情与动力,好兴奋。
尤其想到,朋友群中由我开始的明信片习惯与延续,更让我觉得好想完成了一个小小成就。
我,是不是太浪漫了呢?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记得中学时曾经做过的一个心理测验。
结果好像就是说我类似会离乡背井的生活。
这样的印象深刻,我更愿意相信,那时的我心里本来就有股想飞的愿望,就是不安于室吧。
风象星座,就是如此。

今天,胡思乱想很多。
逛书展满足很多。
心情好很多很多。



Monday, November 9, 2015

自己的样子

看了“我的少女时代”两次了。
为什么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两次,当然有一定的理由。
说不清,我只能说,因为觉得值得。因为,愿意以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男女主角的故事。
能够吸引我的爱情电影,通常都是因为那给我一种看小说的感觉,如此动容。

我的少女时代,没有这样的爱情。
一个骄傲的女孩,不会有这样的相识,更不用说后来的那真心的浪漫。
感动,因为我们用心去感受剧中人的心情,想象着如果是自己,那会是怎样的感受。
又哭又笑,因为一切的一切,发展得如此自然而不做作。
彼此都有心,却因为太“有心”,而做了自以为是的决定。
然而,留下的却也是最苦涩也最甜蜜的珍贵经历,珍贵回忆。

承诺,是最重的负担。
多少人会如此看重,认真去实践?

长大后的女人,早已不再相信承诺,她们不相信承诺,她们只相信当你做到了,就是了。
何须承诺?
长大后的女人,至少我说我,早已不可爱。
或许,我从来就不可爱,我只是个太认真、缺乏傻劲的女孩到长大后的女人。

今晚,和大学的好姐妹们畅谈。
谈他们的男人,说男人的坏话,却也表露了她们的幸福。
这就是她们追求的幸福,真的替她们高兴。
我依旧单身,但是我不要急,因为我知道我就算一个人,还是有很多事是我能够自己完成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强求。
我们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只有我们能决定,自己的样子。
就是这样。
闺蜜的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明白,也是幸福

Saturday, August 1, 2015

翘班的午后

我想我要记得,这是我在茨厂街的一个咖啡馆所写下的。
喜欢这里播放的英文经典歌曲,喜欢这里的气氛。尤其是安静没人的时刻。

今天在完成公司Training后,继续拿半天假来到了这里。
我一直就是个优柔寡断,总是在自己的思绪里徘徊不定的人。
因此连今天下午的计划,直至今早出门前都难以做出最后决定。
然而还是因为朋友的一段留言,我还是来了。

从LRT站走出来,一路上看着周围再熟悉与习以为常的画面,我想起我们初入大学,第一次到Pudu巴士总站,几个大学新鲜人一起乱揣摩路线,准备搭巴士回家乡的情景。
转眼间,那已经是7年前的往事了。
如今,我成为了这城市的一份子,曾经看到便觉得异常兴奋的双峰塔、吉隆坡塔,都已成为日常生活再平常不过的路过风景。
大概这里的一景一物都已不再稀奇,于是,我更乐于去发掘与感受城市某个角落的“自我空间”,和一些小事的生活风景。

大约中午1点的茨厂街,其实已经蛮热闹的了。
想起以前应该大约三四点才开始摆摊的那条街,早已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望着手表,我不禁担忧着在这个放学时间,那家咖啡馆会不会聚集了满满的学生?
更何况还是星期五这一天。

还好,走上那古旧的的楼梯,里边我心仪的那座位依旧空着。
虽然比起周末,是吵杂了些,但还算不错吧。至少,依然有我的容身之处,播放的还是我喜欢又熟悉的英文怀旧歌曲。

午餐时间,有些大概是在附近工作的同事们,大家聚在一起享用午餐,聊着天。
有些特地来吃了午餐,便买单离开了。
有学生,也有工作人士。
过了下午两点,这里陆续来了附近中学的学生们,在这里聚餐聊天。
写到这里大约3点多,来了三个外国人。
而我,吃完了午餐,还是死赖着这里,上着网,发着呆。


我坐在还算蛮角落的位置,看着前方角落矮木椅的座位,突然真的很喜欢、很享受这里所营造的怀旧氛围。
橙黄色的灯光,铝制的灯罩,显示的都是这咖啡馆的个性。
窗外不时传来下雨的声音,都是感受生活的其中一种元素。


下午四点多,为了避开五点放工时间的高峰时段,我收起了我那有7-8岁的恐龙电脑,终于舍得离开了。
我的一个无事可做的午后,就这样的结束。
然而,我喜欢这样暂时跳脱日复一日的生活轨道,所带来的一丝轻松感。

既然我在这个城市,那我就要感受当下的城市生活。
我一直坚信着,无论身在何处,都一定有当下存在的意义。
只是,我们都要去发觉、去发现,才能感受美好。






Sunday, July 12, 2015

看似无害的叛逆-发现在书展

当年初入大学,来到雪州,其中一个最让我期待的就是——书展。
中学时期,其实也已经非常喜欢逛书展。只是因为交通不方便,而且新山书展的整个陈设其实也有点杂乱,因此无法真正逛得尽兴。
直到见识了这里的书展,才真正让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天堂,可以让我完全沉浸于中。
甚至渐渐地如今,我更是享受自己独自闲逛,四处乱钻,活在自己小小世界中的自在。
曾经,毕业前,我最舍不得的是这里的书展。
结果,就算短暂待在马六甲也好,我还是忍不住特地上来。
结果,后来的我还是在吉隆坡工作,所以更加没有任何错过的理由。
就这样一年过一年,我依旧不曾缺席。

今年的书展,我先在门市买了那本册子。
然后从中根据哪天有哪些节目,来决定我该何时出席,还有哪些必买的书籍与产品。
因为知道自己越来越善忘的毛病,因此我还在册子里做了不少记号,并且还在前页贴上便利贴做个总结来提醒自己,哪些是可以考虑的作品,值得购买的书籍等等。
当然,这也是因为我有选择困难症,因此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以避免我一直站在同个位置却不知该做这么,让宝贵的时间白白流走,我却只有最后的着急。
有目标才不会迷茫,今天的试验证实,这确实有效!
而今天是7月12日(星期日)
选择这一天是因为有个关于旅行的分享会。
嘉宾有卓衍豪、彪民、陈嘉荣和黄淑萍。
这个对谈会,让我获益良多。
而更多的是,旅行,对你而言是怎么样的存在。
有一点我没想过,是什么促成现在喜欢往外跑的我?
大概就是因为从小家里没车,每次看见有关去海边游玩的作文,年纪还小的我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我从没去过海边。
所以,我爱海,至今都是如此。
而我开始向往更大的世界,我想是因为“世界这么大”这个旅游节目。
我不记得那是还是小学生,还是已经是中学生的我,当时看了心里就真的觉得,世界这么大,我好想也去看看。

我至今都记得,节目中介绍外国的特别节庆、巴塞罗那高迪那至今都还未完成的圣家堂,都让当时的我感到震撼。
或许就是因为无意间在内心埋下了这颗种子,而旅行这件事是我生活中的阳光。种子萌芽后,便对那阳光向往着,然后一点一点前进着、追求着……
我不爱逛街、不追求包包和什么电子产品,但是我知道努力工作赚钱的其一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的钱,去做自己爱做的事。
而当中其中一项,就是旅行。
旅行也是为了,暂时脱离现有一成不变的生活,往往才能让自己有所发现。
当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要活得精彩。

在这对谈会中,很有幸认识坐在旁边的新朋友。
一位也爱旅行,甚至计划未来出国当志工的女生。
萍水相逢,我们就这样交换了彼此的Instagram。
她买的是季票,因此将会出席很多天,不错过任何一个她感兴趣的活动。
无可否认,这个海外华文书市,可说是一年比一年精彩。至少对我们而言,就是如此。

虽然在买了书后准备给作家签名时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陈嘉荣、彪民和卓衍豪都有各自的书籍,他们都同坐在那长桌的位置为书友们签名。
由于我前面已经没人给陈嘉容签名了,于是我便向前让他为我签名,也握个手问候感谢。
接着是彪民。他的新书已寄到我家,只是我还没机会回去,所以手上没书。
我还是向前告知聊聊。同样的我们还是握个手问候感谢。
再下来就是卓衍豪。大概因为之前还在排着队的都是在等着左眼为他们签名,所以当我走到左眼面前时却不小心插了队也不自觉,结果那个女生很不满,而我也一时也反应不来搞不清楚状况。
然后她就说我本来是排在她后面的,然后还拉我的衣角推我到她后面,好让她先拿书给左眼签名。
是有点小尴尬,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愣了一会。不过想想也算了,毕竟我不小心插了队也不自知。
我的老毛病,活在当下时刻往往就会因为太专注而忘了其他所有。
天哪,这是初老症状吗??
不管了,总之今天问了左眼,他明天还会在,那我明天在把另外两本带去让他签吧!

今天,我觉得过得很充实,甚至决定挑战自己买了些英文书。
不喜欢人潮,因为那会让我浑身不自在,甚至会精神紧绷。因此我决定趁明天拿假再慢慢闲逛,感受我心灵的避风港。


在AvenueK 气氛不错的URBEAN享用了不错午餐,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慢慢享受着,并看着旁边人来人往,这是生活的满足感。
接着我在想,有些人是为爱而生,所以他们的生活不能没有爱情。
而我呢?我怎么会如此如此享受这美丽的孤独时光?
没有人会懂,我自己也不懂。
这或许就是看似无害,骨子里却叛逆无人能制服的我。

彪民在台上时即兴而说的一句话,当下我就直接联想到自己。
因为我一直以来就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叛逆期,可是现在的我好像根本就是一直在叛逆着,任性着。
哦……原来是这样啊~



Saturday, May 23, 2015

电影·Whiplash

今午,看了一部口碑不错的电影——Whiplash
怪咖看的电影有时有点怪,请见谅。
我知道,这是关于一名鼓手,一名严师的主题。
关系到音乐的主题,让人往往即刻想到里面的音乐一定会振奋人心吧。
这电影,确实能让你有机会认识与感受Jazz Band的魔力。
然而当中其实更加震撼人心的,其实是主角们的内心戏。
无论是那位年轻鼓手,还是那位严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牵动、感染着你内心的激动。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你难以预料接下来会怎么发展。
因为,你猜测不了一个一再要超越极限的人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然后导致怎样的后续发展。
你也无法定夺,究竟这样的偏激是好是坏,没有绝对,无法认清。
甚至直到尾声,你也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总之,电影结束了,一个个疑惑依旧会留在你的脑海中,由你自己去定夺。
是否真的如那严师所说——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good job."
因人而异吧,毕竟不是每个人的内心力量都强大得能够承受如此的对待,然后得到突破。
突破不了的反面,就是崩溃,然后可能彻底结束。

渐渐地才发现,自己似乎真的钟情于这样没有绝对结局的影片。
轻易让人预料得到的后续发展的情节,难以让人满足。
而让你能从中深刻地去感悟、去思考的,而且电影结束后还能让你沉浸于中的,那才是真正过瘾的。

或许,对于不爱悲剧收场的人,没有结局的电影,也是蛮合适的。
怪咖宅女的怪癖,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Sunday, March 8, 2015

我想,我是幸福的

原本今天出门的主要目的,就是到豆原喝杯咖啡。
面对可以唱K唱到晚上8点的诱惑,两个天秤女几经挣扎,终于选择进去唱K,然后从原本决定到5点就好,最后却唱到6点才结束。
期间,也曾经考虑是否要下次才到豆原?
但因为Pudu豆原已处在倒数阶段,若今日错过,就将永远错过光顾这间豆原的机会了。
于是,我们便这样一起找寻着,这件我们不曾到访的咖啡馆。

如果机会一直都在的话,会不会反而因为不会珍惜而错过?

就这样兜兜转转,我们就好像来自国外的旅人,找寻着那低调的咖啡馆。
终于来到了豆原,只见那半掩半开的门外就挂着倒数9天的牌子。
踏入咖啡馆,有着一桌两人的客人,与两位店员。
里边,就只有三个桌位吧,然后便是吧台那长长的长椅。
看到挂在墙上的Menu, 我即刻被那爱尔兰咖啡 深深地吸引。
然后点了咖啡味将较为显著的冰爱尔兰咖啡。

这是我一直想要尝试的咖啡,Whisky 与 咖啡,两者皆我所爱。
那将是怎样的结合?
结果,拿第一口滋味,就让我着迷了。
原来,就是这样的感觉。
你感觉到Whisky的味道,咖啡味其实也在其中。
接着你开始分不清,原来这酒的味道可以与咖啡如此相近?
它们彻底融合为一了。
蔡智恒在《爱尔兰咖啡》如此形容——
爱尔兰咖啡巧妙地融合着两种味道,你无法分辨出是咖啡中有酒?还是酒中有咖啡?
原来,真的就是这种感觉。

























喜欢这里简单的气氛。
吧台与每一桌都如此靠近,轻易地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若有兴趣,你甚至可以坐在吧台前的位置,看她们如何准备每一杯咖啡。
而且周围都是玻璃墙,你甚至可以一整天都坐在那儿喝着咖啡发呆、静静地看着外边人来人往。

喜欢IRISH COFFEE, 或许因为,它拥有我所追求的爱情滋味。

我曾经以为,因为不懂,所以难爱。
原来,不是不懂,而是太懂。

我想,我是幸福的。
虽然我也希望爱,但是等待总比爱错值得。
我也爱过,只是每一个爱错,只会让你更加理性知道你所最求的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美酒加咖啡最和谐的融合,就是两者共同存在,没有任何一方属于卑微的存在。
爱尔兰咖啡,就是让我有如此的理解。



Sunday, January 4, 2015

電影

近來,托朋友的福,又宅在我的城市個人空間看了不少電影。
大多數,其實都是愛情電影。
我喜歡節奏慢的影片,更喜歡從中參悟一些道理與共鳴。
感恩,這些都蠻合我意的。

迫不及待,由《等一個人咖啡》開始。
其實,電影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有些受不了那超廢超白癡的一幕幕。
我幾乎是一開始,就想要放棄了。
對不起,或許我這個人就是越來越無趣,所以,很難接受。
當然,我始終還是把它看完了。
有很多搞笑的成分,也有些很不可思議的誇張手法。
但是,看看消遣一下又何妨。
如果你不是個抒情浪漫派的,可能這會適合你。

而我,大概因為缺少幽默感、偏向喜歡抒情浪漫又不乏一點輕鬆感的,因此它不合我意。
也或許主要的原因在於,我閱讀過這小說了。
小說中的感覺,我在電影里完全找不到。
我找不到那動心的感覺,所以,這電影完全滿足不了我。
不過還是要說,裡面最帥的還是阿不思!


《The Fault In Our Star》
又一部看了書后才看的電影。
會看書,是因為朋友強力推薦。在等不及看電影的情況下,又見到不少書局都將這本書擺在暢銷讀物的書架上,我終於還是買下了。
而且先是英文原版的,後來又買了本中譯版的。
你可以說我瘋了,是有點。因為我英語不夠好,不足以完全了解書中的內容。
中譯版終究會有輔助的作用的。
但是,相信我,先讀原版在讀中譯版,你會發覺中譯版其實有點失去了原版的味道。

說回電影吧。
不錯在於,重要的都沒在電影中省略掉。
患癌的主角配角們對生命的見解、面對所有不公也只有逼迫自己去釋懷。
所有癌症給他們帶來的一些社會優待,對他們而言僅僅是癌症的“副作用”,不對,對他們而言更確切的是“死亡的副作用”。因為在他們而言,自己就是即將死亡的人。

一開始,男主角就是個開朗個性的男孩。
女主角則是個思想非常實際的女生。她對一本書著迷,而且多年以來無法接受作者沒有為這本書清楚交代結局。
他們遇上了,男孩為了她向一個專為患有絕症的病人實現願望的社團,許下他的願望換來讓他們能到荷蘭拜訪那作者的機會。
雖然,拜訪過程很不愉快。然而他們卻也在那裡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

原本,大家都以為,相較於病情算是幾乎痊愈的男主角,女主角照理應該是病情較嚴重,可能會先離開的那個。
然而,誰又料到他的病情突然復發,而且全身都充滿癌細胞,并面對生命的危險呢?

女主角Hazel,男主角Augustus,他們的好朋友Isaac (最後因癌症雙眼失明)
當Augustus的病情愈加嚴重,他辦了個為他葬禮預習的小儀式,在台下聽著Isaac &  Hazel為他準備的悼詞。
就在那一幕,曾經理應病情最嚴重,連呼吸都必須依靠儀器的Hazel,反而成為三個人當中最健康的那一個。多諷刺。

最後Augustus終究永遠地離開。
他最常將一根香煙含都口中,卻從不點燃。
在他而言,這樣的動作,是一個隱喻——
你將一個危險之物放入齒間中,但只要沒將之點燃,你就不賦予讓它傷害你的機會。
its a metephor, see: you put the killing thing right between your teeth but you dont give it the power to do its killing.

暢銷書改編而成,然而這電影成功之處在於將書中精華都保留了下來。
而有些無法完全帶入電影的細節,也在適合的時間點以完全不拖拉的方式改編入電影中。
電影尾聲,那是讓人感動的。


《If I Stay 》
这是这几部电影中,我最爱的一部。
女主角Mia是个热爱大提琴的女生,男主角Adam则是一个摇滚乐团的主唱。
Adam被Mia拉大提琴认真的模样给倾倒,随后两人相识后便渐渐走在一起。
然而后来,两人却因Mia即将可能到另一个城市延续她大提琴的梦想而分离……

过了段日子,就在Mia快要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们一家却遭遇车祸。
一家四口从此阴阳两隔,只剩下不省人事身受重伤的Mia……
灵魂出窍的她,看着躺在病床上接受急救的自己,她知道只有自己能够决定,该留下,还是离开。只是,却也不确定,究竟该如何是好。
渐渐得知家人一一离去的消息后,她几乎要放弃了。
就在一旁看着关心他的爷爷奶奶与其他亲戚朋友,一一来探访。
直到Adam坐在他身边,把她的大學录取通知亲口读给她听。
最后,他对她说,他愿意为了她一起搬到纽约生活,因为她就是他的“家”……
回忆一幕幕涌现,镜头最后,我们只看到终于睁开眼的Mia……
电影就这么结束了。

就是有几幕,让我感到特别感人。
Mia父母,尤其他的父亲还是摇滚乐团一员,总是带年纪小小的Mia去听摇滚乐。然而Mia却在第一次见到大提琴时便深深地爱上。
為此,他们不仅特地请了个大学生教她拉大提琴,而且更被Mia对大提琴的热爱所感动,而送给她人生第一个大提琴。
Mia一直以为,父亲是为了家庭、因为弟弟而选择放弃摇滚乐。
然而直到她昏迷躺在病床上时,听爷爷提起,才知道原来父亲是为了她而退出乐团,并用他卖掉鼓的钱,为她买了那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提琴。
他们一直都为热衷于大提琴与古典乐的她而感到骄傲。

还有爷爷对躺在病床上的Mia的那一段话。
他明白如果Mia醒了过来,必须面对父母与弟弟已永远不在的事实该有多痛苦与难熬。
他当然希望他能留下,然而他还是对她说,如果她真的选择离开,他不会怪她,他不会。
想想要说出这一段话,是多让人心痛。

我想,我最爱这电影,大概就是因为那亲情、那热情,还有为爱牺牲的勇气吧。

《The Giver》
你能想象,一個沒有情感,沒有記憶,生活一切都只由一切人安排的無比安穩的世界嗎?
這裡,沒有差別之分。
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重複著被安排好的生活。
一個沒有謊言,沒有情感也沒有愛的世界。

一個被選上的記憶接受者,與一個身為記憶傳送者的長老。
記憶接受者,在接受了長老一點一點傳送的記憶后,開始從這個只有黑與白的世界看見了顏色。
其實,早在他被選上以前,他就發現它的不同,他不時能看見別人所看不到的——比如顏色。只是,當時的他不知道那是什麼。
接著,他感覺到美好的滋味,他察覺到內心的某種情感與不同。
於是,他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拋棄這些美好。
直到,他開始接受了不好的、悲傷的、痛苦的、乃至於生與死。
他又開始猶豫,或許能擺脫這一切的悲劇發生,不也是很好嘛,多安逸。

他們都知道,為大家找回記憶的方式,回到曾經有喜有悲有情感有愛的生活。
只是,有美好也會有悲劇,這是無可避免的,於是他退縮了。
然而當面對家中即將被“解放”的一個他所重視的小孩,他知道要救他的唯一方法,就是解救這個世界。
否則,這裡人們將永遠沒有情感,只是如機器人般地生活著,甚至不會了解生命的可貴。
於是,面對被追捕傷害的危險,他做出了重要的決定。

安逸、沒有痛苦的生活,或許還不錯的。
然而,一個沒有夢想、沒有愛,沒有激情的生活,每天日復一日,這樣的人生,有價值嗎?
生命的價值,本就不該僅僅如此。
這個世界,本來就只有相對。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有美好,就有痛苦,缺一不可。
因為這樣,人生才有經歷、才有成長,才有珍惜。
這也是所謂的平衡不是嗎?


在房間看電影,也是一種生活……Lol
宅女的生活?乾物女的生活?
不過聽說乾物女指的是美麗的宅女?!有沒有哦?>.<
管他呢,享受就好。



Thursday, January 1, 2015

告别14,迎来15

我说,我不怎么喜欢2014,是真的。
虽然这一年,完成了不少旅程,然而最让人感到深刻的,依旧是外婆离开我们的消息。
那一个让我们都措手不及离别。
那一个,让我在沙巴时,每一个单独时刻都感触良多的心情。
爬完神山回来,一回去就出席外婆丧礼的时候,出殡后的第二天就上来KL,拜一开工时的心情,都是沉重的。

但是,我们相信外婆已登极乐世界,在菩萨身边了。
她过得好,就好。
她也会希望我们都过得好的,我们都知道。
只是,身边不会再有一个会一直称赞我们的慈祥长辈了……
只是,外婆家没有外婆了。

没关系,2014,也有不少好事发生。
朋友们的幸福,主管的肯定,细水长流的友情,偶尔的小小旅程,都是生活的最大动力。
虽然,也有一些复杂的心情,但是,我不会带到今年。
2015,就过得果断一点吧!

相信是你的,就不会失去。
失去的,那只是意味着那本就不属于你。
凡事看开点,会好过些的。

加油吧!
2015,You deserve a bette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