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30, 2013

父母

看著以前的相片,那張大學畢業和父母的合照,突然發現他們的笑顏好溫馨。
尤其是爸爸那燦爛的笑容,更是深深觸動我心。














相片中,我從他們的笑容中看到了他們的驕傲。
他們的小女兒畢業了。
我相信,這喜悅遠比女兒出嫁還要大。
父母心,永遠都會為子女操心、擔心,尤其是對出嫁的女兒,有的更是不捨。
不然,大姐二姐結婚時的全家福,他們怎都是那嚴肅的表情呢?






























似乎人生總會有那麼一刻,我們會赫然發現父母原來已顯盡老態。
朱自清不也是在火車站,看著父親的背影而產生感悟嗎?
我一直都知道的,他們老了。
我們長大了,他們已不再年輕了。
現在的他們,子女們都不常在家了,家裡都只剩他們兩老了。

雖然不常在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然後聽他們說話。
真的,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有很多話想說。
說上次他們去哪裡時發生的什麽事,看到什麽,有怎樣的體驗。
說村內誰誰誰怎麼了。
說哪個親戚怎樣了。
說任何大事小事……
其實他們要求不多,只需要一雙耳朵聆聽。
還有,兒女們都幸福。

所以,女兒出嫁時,他們是不舍的,還不是因為擔心女兒嫁出去后能不能過上好生活。
尤其是父親,我總相信父親對女兒的愛誰也比不上的。
甚至相信,父愛比愛情還要強烈,而且更偉大。
不然怎麼姐姐們出嫁時,我們都從父親臉上看到的不捨是多過於喜悅的。
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母親,一天24小時照顧我們長大的母親更不在話下。

今天的我不知怎的冒出這樣的想法——
大姐嫁出去,爸媽依舊擔心大姐夫給不了她好生活;
二姐嫁出去,爸媽依舊擔心她的壞脾氣會影響婚姻;
那剩下的我呢?他們會擔心我嫁不出去嗎?嗯,我總覺得等我年過30還沒有男朋友的話,到時他們才會擔心吧。
既然如此,我就繼續維持“沒有娘家,因為那就是我唯一的家”的狀態就是了。

那天大姐打來,還是一樣和我這個冷漠的妹妹聊天。
每次打來,一定會很自然地問:“下次幾時回來?”
(我先說明哦,我是至少每個月都會搭三-四小時的巴士回家一次的!)
如果我無法確定下次回家的日期,她一定在蓋上電話前不忘說一句:“看你幾時突然想家了,就告訴我們幾時回來啊!”

唉,我這個任性冷漠的妹妹,又有點想家了。

魯冰花的記憶

聽到手提電腦傳出的“魯冰花”,腦海中突然浮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他高高瘦瘦,戴着一副眼镜,总是穿着浅色衬衫。
他是我的小學老師——刘元运老師
印象中,我们好像也知道他也是一名记者。
他并没有教导我们很久,在我们毕业前他便已离开学校,回到报馆继续当记者。

記得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姿势很特別,因此常常成为我们的模仿的动作。
我们这班龙男龙女不只班上同学特别多,也特别顽皮。
由于老师的名字看起来好像“刘元远”,我们总是在私底下称他为刘元远老师。

小学三年级,他给我们的华语默写是背写唐诗。
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都是我们那时候便开始擁有的印象。
因为这样,我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他讓我們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便接觸了這有點難度的唐詩。
也因为刘老师,我认识了鲁冰花。
誰會想到一位男老师竟然在音樂課上,教这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鲁冰花”。

有时候,他会用他的老爷车载同学到校外参加活动或比赛。
同学回来后,总会告诉我们老师的车怎样怎样,并且很兴致勃勃地形容着老师的老爷车有多陈旧、车上有多乱、如何布满着报纸等等。

谁知道当初的不以为然,在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便成为一段珍贵的回忆。
誰會意料,某段你以為已經忘了的記憶,總會在不經意中被觸動,才發現原來我還記得。

我想,我会爱上独行

这真是个炎炎的午后。
走到KL central Monorail Station,我打开手中的谷歌地图,却始终有点认不清方向。
就这样背着包包,我顺着旁边的那条小巷走到后面的街上,开始不确定地乱走一番。
我真的不会看地图,看着看着,走着走着,有点失去方向。
偏偏这是个超级无敌炎热的午后,尽管汗流浃背,我势必要抵达目的地才行。

终于,我拿着那谷歌地图,在一家正在进行装修的店屋前,向一位建筑商询问。
结果,大家都在围在一起,研究着,理清了点头绪后,为我指出了正确方向。
感激万分,我继续拿着地图往前走着,终于看到了地图上的某个地标。
接下来,我不再乱走一番了。我停下脚步,看着地图,循着周边的建筑终于认清地图上所知的方向了。
原来目标明确后的,整个心情都会变得轻松了。

原本的二人行,因为朋友临时抽不了身,而变成了我的独行。
我不否认,一开始的心情是有些无奈的。
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以至于总是这样独行于各个角落。
但是,抵达后,那负面心情便已烟消云散。
拿票、进场、离场。
获益良多,其中包括在心灵上的轻松自在的慰藉。
我甚至庆幸,至少没让朋友跟着我在大热天下迷路。

《爱永续》
喜欢他们真挚的演出。
也感动于小朋友的参与及舞台表现。
同时,也为在台下观看小孩演出的家长而感到感动。
我想起了,想起妈妈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我在幼稚园时在台上唱的那首歌……

演出结束,填了观后感,离开。
不再需要依赖地图,我已认得回去KL Central的路线。
其实还是蛮想到对面的佛寺参观拜拜,但看着自己穿着的短裤,似乎不够庄严,唯有下次再来吧。
反正,我就是要傲于我认得路了。

炎炎的午后已被傍晚的凉风习习给取代。
走在路上,我吹着迎面而来的微风。
看着周围不同宗教的建筑物,深感这里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
我想,我爱上了这里的文化气息。
要是马来西亚有良好的治安,相信很多像这样的地方都是很棒、很有价值的好去处。

这一天,不是只关在房内的封闭周六。
出去感受不一样的体会,才是充实而不虚度的生活呀~
感恩。

看完劇場走回KL central的路上,她遠遠地便吸引了我的目光。



Wednesday, June 26, 2013

寶藏

那天回家,在房裡無意中發現了個盒子,打開一看,裏面是中學朋友送的禮物——香薰。
那是中幾送的禮物,我已不記得了。
但是,當下覺得,家裡大概就是個大寶藏,藏著我們從小到大累積的寶物。
這些大大小小的寶物,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在眼前,然後,讓我們不禁回想著當時的情境。

我順便翻了翻中午同學送我的藍色相簿,看著裏面的相片,怎麼我又開始想念我中學時的短髮了……

晚安。

Tuesday, June 25, 2013

辛苦了

我坐在巴士上,一路向北準備回到“重災區”之一,吉隆坡。對於窗外朦朧白茫茫的一片,早已習以為常。高速公路的景色,不變。只是看著窗外遠處,我已無法確定這白茫茫之後,其實是否有座山屹立著。不敢肯定,這陰陰沉沉的天氣,是因為陰天?還是被煙霧覆蓋得見不到藍天。

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專注地望著窗外的一草一木,究竟是什麽讓我這麼專注?是因為我看到它們全都少了生氣。這裡明明四季如夏,然而秋天似乎在這時蒞臨了,不然怎麼樹上的葉子都變枯黃了;不然怎麼地上佈滿了落葉;不然怎麼我看不見平時的綠意盎然,只有模糊的、帶點土黃色的景象?

看著地上的草地,沒有以往的翠綠,反而好像快被曬枯了。平時潺潺的流水,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乾旱的泥土,和琳琳散散的雜草。油棕園的黃泥路,嗯,不對,應該是紅泥路才對。一輛輛摩托、車子行駛在路上,只有塵土飛揚。乾旱啊,難怪說水是萬物之源,這乾旱的天氣,我看著窗外,只覺得死氣沉沉。

有人說,這是大自然造成的。
而我想說,難道大自然在自殺嗎?
我感受不到它們的控訴、它們的憤怒,只覺得它們都如此虛弱,甚至在沮喪著,無奈著。
人們,忍受煙霾,辛苦了。但還好你們都是“動物”,懂的預防防備。
大自然,辛苦了,辛苦你們只能待在原處,聽天由命……

最後,歡迎抵達“人間仙境”

Wednesday, June 19, 2013

禮物

有時候,或許我更喜歡分享的感覺。
結果,我訂購了,把這個我自認比我現在擁有的更加珍貴的送給好友。
大概是因為感恩。
或許是因為希望能把這個自己珍惜的,傳送給他人,愿多少能將一些正能量傳送給對方。

簽名嘛,會有機會的。
明信片嘛,隨緣吧。
只希望收到我這份禮物的,能從我珍惜的得到一點力量。

有時候我會想,要是有個交換禮物的活動,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一樣對自己意義深重的東西與別人交換,我會選擇什麽?
其實無論是什麽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件東西對你的意義。
當你決定把它轉給另一個人時,其實你更想表達的是這東西對你的意義,以及希望能給與對方怎麼樣的鼓勵。





Sunday, June 16, 2013

屋友·朋友

難得週末,與久違的前屋友們聚會。
想想我們已分離將近兩個月了。

傍晚六點多, Marcus 來到我的住處接我到他們的新住處。
這裡是新建的公寓,雖小了些,但看起來蠻寬敞的,而且最好的是他們的廚房與客廳之間有道玻璃門隔離著!因此煮菜時便不用擔心油煙會沾染客廳了。
這裡的陽臺也較寬敞,因為沒有其他高樓阻隔,因此可以看到不錯的夜景。
我坐在客廳沙發上打量著整個單位,突然想著要是我也能在高樓有間觀景不錯的單位該多好。
總是在吉隆坡搬來搬去的我,真是有些累。

他們在廚房準備著,我在客廳沙發看著電視、等待著。
突然,電話鈴聲響起,是五月天的“開天窗”
其實也不突然,因為我相信在新加坡五月天演唱會現場的他會打來的。
看著銀幕顯示著“水兔哥”,我知道我又有機會現場連線了。
這次是“”如煙“, ”如果還有明天“,最後還有大合唱的”twinkle twinkle litter stars +知足”
透過這越洋電話,我靜靜聆聽著。
聽著聽著, 是感動的,感動得有點想哭……
掛電話前,只有滿滿的感謝。

我的前屋友,或許我該改口直接稱為朋友好了。
Marcus和Ken都準備好了。
Rix也回來了。
我們又像以前這樣,吃東西、喝酒。
不同的是,從前我與Marcus & Ken 同住, Rix 則是住在樓下的單位。
現在他們同住,而我是從外而來的。當初Rix和他們一塊搬出去,我便住進Rix 以前的舊址。

我們同坐在客廳看著電視上播著的“天山童姥”
看著三大美女——林青霞,鞏俐,張敏對戲。
她們啊,真的好美啊~

Rix 還是一樣只喜歡喝啤酒。
Marcus 也還是一樣不愛啤酒,只愛Wine,而我往往就是和他一起喝紅酒的Kaki。
我不排斥啤酒,但覺得還是澀酒好喝得多,與啤酒比較起來別有另一番滋味。
Ken還是一樣每次沒把酒喝完便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最後的最後,和往常一樣客廳就是剩下我和Marcus再繼續著。
看著Glee,Marcus也在一旁介紹著這部劇的用心,才有這些真材實料的演員們。
在Marcus身上,總讓我有機會接觸很多我所不知的。
其中也包括存在于社會中,那小部份的,我們不曾真正去認識的層面。

凌晨兩點多,Jo 也終於回來了。
她也是我的前屋友之一,經常遲歸,因此也比較少參與我們,卻也不曾與大家脫節。

看完了第一季,第三集的Glee, Marcus便送我回到我的住處。
一罐Tiger,兩杯紅酒,一回到房間我只有倒頭大睡。
說真的,因為認識他們,我才會品酒,才發覺慢慢地喝紅酒、喝Whiskey 是享受的。 

他們都是我在吉隆坡認識的、少數大過我又談得來的男性朋友。
因此儘管我們已經分離,卻還是會不時保持聯絡。
雖然大多時候在家喝酒是都是我們三男一女,但是在他們身邊,我就像是被他們照顧的妹妹。
尤其Marcus甚至還是大我13年的長輩,卻也是最常和我聊的那一個。

有時候,我想我會這麼放心,大概是因為我不是個懂得愛的人。
我對愛總有警惕,我認定的友誼是不允許對方有心越界的。
所以,我有的都是Buddy,而且只會是永遠的Buddy。
但他們不是我的Buddy,他們是哥哥們般的朋友。
而且他們是我認識的,坦蕩直言的同志朋友。








Saturday, June 15, 2013

小小的明信片

昨天
6月14號(星期五)
終於在茨場街的大眾書局買下了《小小的明信片》。

今天
6月15號(星期六)
在一個煙霧瀰漫的午後,在房間內的小沙發上,在首首舊歌的陪伴下,我用心閱讀了這本《小小的明信片》
原來,這小小不是形容詞,而是一個“她”。

這是我近期內,繼《蔡康永的愛情短訊——未知的戀人》后,所接觸的第二本小說。
我雖不曾聽過空中連載版的《小小的明信片》,但卻因每星期二準時收聽連載中的《二十幾歲一定要做的事》,並曾閱讀了《今晚最Night 聽》,儘管不知道小說故事內容,我卻在無心中認識了書中的一些人物。
不少人總喜歡有延續的故事,我也是。
這樣有意無意地在故事中尋找那熟悉感,然後倍感親切,仿佛自己也存在於故事人物的生活圈子內。

看了才知道,
原來,小小就是那個在威尼斯迷路的她
原來,TT 就是那個對眾人影響深遠、堅強而又內涵的她。這下,我也終於明白為何班上每個人在提起庭庭時,氣氛總會變得凝重而流露著遺憾。
唉,我們都不喜歡悲劇。
庭庭……

小說的魔力在於,能讓人陷入故事中無法自拔……
直到故事完結,你關上手中的書,抱著,咀嚼回憶。

簡單的文字,熟悉的場景,平常的生活。
讀著的是相同文字書寫的故事,還有那短短幾字的每日手寫小記事;看著的也是同樣的一張張讓你自己平心會意的相片、和“小小的明信片”。
然而,腦海中留下的,則是各自從故事中所得到體會,配搭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不同人、事、物,聯想而來的不同畫面。

一本好書的的價值,來自于作者的用心。
他要傳遞的精神,我能從書中感受到。

感恩。



Saturday, June 8, 2013

週末隨感

這是一個我沒找到朋友出門的週末。
下午獨自出外用餐,回來時因忘了帶公寓的通行卡而在保安亭填了簿子,順道也與守衛聊了聊天。
以往由於都是出門、進門,每天最多也只是對守衛們點頭微笑,卻從未與他們認真交談。
我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每天這樣進進出出的,相信這裡的住戶與守衛間不用言語也有了一定的熟悉感。
他用馬來語問著,自己出門?那位有點胖的的朋友呢?
他看我有點疑惑的眼神,便再說明,那位在OCBC工作的朋友。
哦~我才明白,便說她已經搬走了啦,而且,她哪裡會胖啦!
這就是我們今天難得簡單的閒聊。

待在這裡的時間,比待在家的時間還長,只是我沒想到已經足以讓這裡每天看到的“陌生人”也多少了解我們的基本生活作息。
我們每天幾點上班下班、常跟誰出去,他們每天看著這公寓的住戶來來往往,那是怎樣的生活?看著的又會有哪些故事?

回到這房間,看了看目前的擺設,突然一有興致又重新擺了陣。
換了換我那單人床的擺放位置,又把那小桌子擺到了前屋友留給我小沙發前。
望了望今天窗外特別紅的晚霞,也很有興致地拿了我的紅色相機不斷拍著窗外的景色。
深知自己拍照技術不佳,無法一次就能攝下我滿意的照片,於是便一直用著不同的角度、高度、方向拍著同樣的景色,然後才“萬里挑一”。
雖然有些累,但至少只要能從那麼多的的失敗作中找到一張滿意的,何樂而不為。

泡了杯Teh-O, 配上Marie餅當做是我比較早的“宵夜”。
Teh-O,不就是加了糖的紅茶,這是自小就自動存檔在腦海中的記憶。
長大后才知道,Milo-O就是加糖的Milo; Milo Kosong則是什麽都不加,純Milo粉的Milo。突然打趣地想著,這可以算是Mamak檔/Kopitiam有趣的“專業術語”嗎?

Teh-O + Marie餅,是外婆從小給我們的回憶。
從小到大只要到外婆家,她一定會準備這些給我們。
直到現在,哪怕我們已經長大了,她總還是會準備些“零食”的給我們。
幾十年來都不變,見我難得回來,過幾天又得上吉隆坡,便特地親自挑了幾粒榴槤給我吃;難得一起同桌吃飯,怎麼也堅持要親手夾肉給我們……
這就是我那只會說客家話的外婆。

在城市生活,只要靜下心來就會特別感性。
大概除了文字以外,我其實只是個有些冷漠、在外什麽都看得很淡、有些任性也有些執著的凡人。

看那映在玻璃窗的晚霞倒影,竟然反而比我們親眼見到的還要清晰……



告別五月——迎向六月天

六月一號,登了茅草山——Broga Hill。
逛了逛“閱讀大馬”書展。
再帶著忐忑不安、有點怕怕的的心情,捐了人生第一包血。
(可是在等待當兒,我卻很變態地超級期待!)
六月的第一天,結束了。

六月二號,我又來了,不顧有點酸痛的雙腳,繼續往書展的方向前去,也到現場支持支持了沈國明導演。
三年前因為在“閱讀大馬”書展打工,因為心向太陽劇坊的“校看風雲”預演,我們這班學生有機會認識了一直為夢想而堅持的他們。
還記得當時“笑看風雲”預演時,我們是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坐在台下第一排、笑得最大聲的台下觀眾。
儘管時間有限,但我們卻很享受,並在工作空閒時段,也不忘到心向太陽的小小攤位找導演合照。

三年後,他們的攤位依舊在書展出現,而且陣容越來越大。
這次不再只是“心向太陽”,還包括了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而我人生中捐出的第一包血,也是在他們舉辦的小小捐血活動中完成。

月尾的舞台劇,我正慫恿著好友同去。
導演的《劇中人》,也買了。
我敬佩著每一個追夢人,為他們一直保持著那股熱忱,堅持下去的精神感到憧憬。


我也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稱職的追夢人,認清自己想要的、想做的,然後往前追去。

Monday, June 3, 2013

告別五月天

一步曲

五月結束了,平時每夜必“隔天”才睡的我,爲了確保擁有足夠睡眠,終於在六月來臨前便于周公約會去了。
一覺醒來,六月來臨了,天還沒亮,大概算了算,不錯,睡了五個小時。
沖個涼,精神良好,準備爬山去。

Broga Hill,這是我第二次征服它,雖然上一次便已覺得這裡已經失去了曾經的漂亮,但我還是過來了。
上一次,是我的前屋友特地帶我過來,只因為我一直對他們說我沒去過。
包括帶我來的那一次,那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登這座山。
因為是連續三年來到這裡,所以他們明顯地察覺到這裡的改變。
曾經佈滿漂亮茅草的山,已不復存在。
我所看到的,對我而言也只剩下“雜草”叢生的淒涼。

第二次過來,眼前所見依舊是“雜草叢生”。
由於碰上假日,這一天也有特別多人登山,當我們抵達其中個山頂,只覺得這裡好像Pasar Malam……
而且,我不喜歡有人在這抽煙……
我們登山,是爲了感受大自然,也爲了健康,而不是爲了吸二手煙啊,拜託,真的拜託……
結果這一次, 幾乎完全沒機會呼吸到清新空氣,有些可惜。

有人的地方就有破壞,這個茅草山也被破壞了,而我身為眾多的登山者之一,其實不也是破壞者之一嗎?矛盾~


















二步曲
本與朋友計劃待會一塊兒去了書展后她在我這兒留宿一夜,因此登山回來我便先打掃了房間,然後沖個涼準備出去。
結果,朋友還是臨時決定不去了。
但是,這當然不影響我還是要過去一趟的決定。
除了爲了逛書展,另一個原因是爲了捐血。
我從沒捐過血,只是曾在中學時期加入PBSM,有時候會出隊到捐血活動幫忙。
夠歲后,從沒想過去捐血,大概是因為多少也有點怕痛吧。
只是近來,不知怎的就想行動了。
因此,這天來臨前,因為得早起,因此我特地早睡,也確保精神佳、符合資格。

獨自來到書展,我卻沒有立刻走去捐血現場。
耗著時間,四處逛逛,又不時看著手錶,提醒著自己捐血活動什麽時候結束。
其實我能夠立刻就過去,只是我承認我還是有些膽怯。
自己閒逛著,任內心打著架,猶豫著。
身無旁人,最終的勇氣還是只有自己能給與。
最後,我終於往之前閑逛當兒便已確認的捐血運動現場。

這只是個很小型的活動,所以只有六個床位和幾位護士。
當我終於鼓起勇氣獻出我的第一次時,我的內心開始興奮著。
從填表格,拿到我的紅簿子,到最後等著醫務人員幫我抽出那一包溫溫的血,不知怎的就是覺得心情特別愉快。
當下我終於明白為何同事說,每次她捐血都會覺得特別愉快。

同時也覺得自己運氣還算不錯,捐了血完全沒有不適感,狀態依舊佳。
儘管早上剛爬了山,中午捐了血,接下來依舊有足夠的體力慢慢逛著書展,沉浸在我的避風港中。

這一天,也向久違了的心向太陽劇坊導演沈國明導演打了聲招呼,閒聊了一番。
光陰飛逝,記得當年會認識導演是因為2010年的閱讀大馬書展。
當時的我們還是在書展打工的學生,也是當時某個節目時段心向太陽劇坊“校看風雲”預演的台下觀眾。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既然說是“久違”了,導演當然也不記得我這個當時的小小工作人員了。
但是,劇坊努力不懈的精神,卻是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的。

三年了,記憶依舊猶新,導演依舊在為他所熱愛的努力著,而我們則已分散在各個角落,為各自的生活努力著。
六月的第一天結束,但六月的第一個週末還沒結束……

三年前的報導,我們是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坐在台下第一排、笑得最大聲的“台下觀眾”。 

















未完待續……